荆州历代明墓-九游会体育首页

欢迎您来到荆州市档案信息网,今天是

荆州历代明墓

发布时间:2011-11-30 来源: 作者: 阅读次数:

    在荆州市区的西北部和北部有十多个古墓群,到处是古冢累累,其中有名可考冢墓有几十座,有高大封土堆的古墓就有八百多座,无封土堆的难以记数。楚墓最多,已发现楚墓数居全国之冠。在此介绍的孙叔敖墓、樊姬墓 、张居正墓是有明显保护标志的名墓。辽简王墓、湘献王墓是已发掘并对外开放的明代墓。
   
    1
、孙叔敖墓
   
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公园东北角春秋阁前,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岗阜,上面古树参天,相传这便是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墓地。(衣冠冢)墓冢上端竖一石碑,上刻楚令尹孙叔敖之墓。墓碑原为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所立。墓址后的春秋阁内,肃立孙叔敖塑像一尊,大小如常人,头戴纱巾,身穿朝服,神态庄重。
   
孙叔敖是历史上楚国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在他担任宰相期间,秉公执法,辅佐庄王,治理国家,使楚国的力量日渐雄厚,受到了庄王的垂爱和百姓的拥护。

    2、樊姬墓
   
樊姬是春秋时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宠妃。其墓位于纪南城西南三里的拍马山古墓群中,因离荆州城九里路,又叫九里冢
   
现在,樊姬墓仍巍然而立,封土堆高达14,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,在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土台,长18,宽13,有小路直通墓顶。墓上植有杉树,挺拔而立,墓周围松柏苍翠,萧瑟静幽,别有风韵,历代有不少的名人志士来此游览凭吊。唐代诗人张说在《登九里台题樊姬墓》一诗中赞颂道:楚国所以霸,樊姬有力焉。张九龄在《樊姬墓》一诗序言中写道: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,观其封域,多是楚时诸王墓,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,惟直西有樊姬墓,因后人植松柏,故行路尽知之。清道光进士冯誉骥在《樊姬墓》一诗中也写道:贤妃为减宫厨膳,禽荒有训从容谏,君王定霸岂徒然,还记虞生荐士年。
   
樊姬虽身为宠妃,但并无娇奢之色,生活简朴无华,贤而有志,经常向楚庄王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,劝谏庄王励精治国。庄王即位后,喜欢去云梦泽玩乐打猎,不问政事,她就屡加劝谏,甚至以不食禽兽肉进行抗议,终于使庄王收禽罢猎,勤于朝政,一鸣惊人。又如庄王原先的宰相虞邱子治国无方,又不任用贤能,尽推荐自己的子弟和族人做官。樊姬就提请庄王注意,并批评虞邱子。尸位蔽贤路,使虞邱子让位,推荐贤士孙叔敖为宰相。这些典故至今还在荆楚大地广为传诵。

    3、张居正墓
   
我国古代六大改革家之一的张居正,在京长逝,遗体归葬荆州故里,墓位于荆州城东门外约三公里的张家台。墓地原来规模宏大,有一对石狮和数对石马、石驼,墓道两旁排列着石人,墓前还有一大石龟驮着一块四米高的石碑,肃穆庄严。
   
张居正,晏叔大,号太岳,明代嘉靖四年(公元1525年)生于荆州城东门外草市的一个书香之家。他自幼好学,十二岁考中秀才,十六岁考中举人,被称为江陵神童荆州张秀才。他二十三岁入京会试,中进士,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,进而长为内阁大学士,最后登上内阁首辅,成为明代著名的宰相。他在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措施,使明朝一度出现中兴盛况,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,被称为宰相之杰。数百年来,许多仁人志士对张居正爱国利民之举深表钦佩,纷纷前往张居正墓地拜谒、凭吊。
   
现存有万历四十一年(公元1613年)所立石碑一通,高3.6,宽1.21,上刻明相太师大傅张文忠公之墓。碑前还石制香炉,蜡台等。墓四周有土筑茔墙,尚依稀可辩, 共占地约15亩,颇具规模。

    4、辽简王墓
   
辽王墓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八岭山古墓群中,距荆州古城二十二公里。由于八岭山地势优越,风景秀丽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了楚国的公墓区。凡在荆州(江陵)为政的楚王大都葬在这里,历代君王也把这里作为归葬的风水宝地。辽王墓就是其中一座。
   
辽王名朱植,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等十四子。因先得封辽东而得名辽王,也因他一生平简,又称辽简王。
   
据史料记载:辽简王朱植系朱元璋之妃韩氏所生。于洪武年十一月五日(公元1373年)得封。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因湘献王朱柏(朱元璋十二子)于荆州城外西北一公里处营造宫室(现在的太晖观),超过当时的等级规定,明王朝追查时,湘献王全家自焚后,辽王则改封于荆州府。洪熙元年三月(公元1425年)死于江陵。葬于八岭山。辽王为政四十七年,享年六十余岁。辽王朱植共生十八子,七女,大都封于明荆州府所管辖的各县,为的是巩固自己的政权。
   
在公元19879月下旬开始对辽王墓发掘清理,同年十月进行修复整理。
   
明辽王墓墓室,保存极为完好。现有的墓院墙,是按北方干垒即土筑方式修筑的,院墙上部用带卷草的花纹图案砖出檐,上盖大型筒瓦。院墙周长八百三十七米,高约一点五米,整个墓区占地六十余亩。墓室系砖石结构。呈字型,共分五室,墓室顶部为拱形顶。墓室墙裙为磨砖对封,工艺精湛。室内地面铺有陶制方砖。墓室内总面积一百零二平方米,墓室门前竖有墓志铭和两块分底盖,中间用四个园形铜片分隔,并用三道铁箍包扎。盖面上刻有故辽简王之墓六个大字,底面上刻有辽简王的生平。整个墓志铭全被城砖密封。
  
辽王墓历经沧桑,多次被盗,正殿和前殿项部均有盗洞。据记载,明崇祯年间李自成所部闯入墓区,杀害朱氏人家二十余户,但有幸存者。墓内的石门、木门及棺木全部被毁,随葬物品被洗劫一空,只剩下一百二十余件各式文武佣、一辆木车的模型、一口破长明缸和三十余件金、银、铜及漆制的冥器,如锁、灶、壶、盘、碟、碗等。这些文物均陈列在文物陈列室。辽王墓地上的各种附属建筑已全部被毁,呈现一片荒凉景象。
   
辽王墓是我国南方发掘整理最早的一座园林式地下宫殿。1988210对中外游人开放。现已修复了墓院墙、下马碑、金水桥、神道碑坊、墓道、文物陈列室、观景台等。已接待游客数以万计。

    5、湘献王墓
   
湘献王墓位于荆州城西门外太晖观西侧,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皇子朱柏的归葬之所。朱柏在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受封十八年就藩荆州。《明史》载:柏性嗜学,读书每至夜分;喜谈兵,膂力过人,善亏矢刀槊,驰马若飞;尤善道家言,自号紫虚子。建文初,有告柏反者,帝遣使即讯。柏惧,无以自明,阖宫焚死。谥曰戾。永乐初,改谥献,置祠官守其园。其墓是湖北省1956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   
湘献王朱柏是因修建王宫——太晖观使用盘龙柱,铜瓦金顶,超过了等级标准,而被他人告发有谋反之嫌。明建文初年(1399年)皇上派钦差到荆州调查时,带着王妃到离太晖观一里多路远的奚峨山自焚。湘献王和王妃死后,终于调查落实,真相大白之后,皇上见湘王对朝廷一片忠心,光昭日月,因在太晖山上建宫,便给王宫改为太晖,并将湘献王的衣冠葬于太晖观的西南侧。
   
湘献王墓,又称湘陵。地上有3高的封土堆,周长57。原墓前置有仪仗,惜已散失,唯存有一驮碑的大石龟,今仅有一驮碑龟,约重10吨。据19984月发掘情况看,底下墓坑平面呈字型,整个墓室由前、中、后室和四个耳室组成。前后长约12,宽8.8,墓室内高4,墓前两侧用砖砌字护翼,正门顶上有石雕的滴水,墓门约为1.5高,用大理石制双开宫门,上有石浮雕门钉和拉环,庄重威严。墓顶为券顶,前室为仿地上的宫殿建筑风格,有屋顶,有用琉璃筒瓦作的屋脊和屋檐,瓦当上五爪龙图案栩栩如生。前室与中室之间的汉白玉门楣?为精致的梯形结构,后室的后门结构奇特诡秘。整个墓室用砖均经过磨制,上下砌法错缝,平面光滑,线条平直,结构严密,除在199712月被盗墓分子用炸药炸开一洞,造成前室与中室,中室与后室石梁裂断外,整个墓室依然十分坚固。墓室的整个造型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。这座明湘陵已有600年历史,比北京的明定陵要早220多年,生前所修的王宫和死后的陵寝在不过百米范围内,这在发掘的明藩王墓室中极为罕见。
   
湘献王墓发掘清理出许多珍贵文物,仅前、中、后室的文武百官、木佣有400多件,刀枪剑戢,令人大开眼界。如此大规模的兵马木佣,在我国古墓发掘中实属罕见。同时,清理出200多件其他珍贵文物,如屏、梳、蓖、奁等多种造型别致的漆木器,鼎、觚、杯、球盏等十多种鎏金明器和玉带、凤冠、项链等珠玉饰器。还出土了一批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牙刷。特别珍贵的是一个贴金印盒,五面都各有一条浮雕金蟠龙,内有一方10.5厘米长、7.5厘米宽的龟钮方座贴金木印,印面阳刻篆书湘献王宝四字,金光闪烁。
   
湘献王墓发掘中尚未见到墓志铭,因衣冠葬,也未发现棺木痕迹及棺床,只有砖雕的三个须弥坐,可能是用来设置灵位。
   
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,对湘献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,现在这座明代地下宫殿将正式对外开放,让游客一饱眼福。

    6、楚昭王墓
   
在荆州城西北约40公里,沮、漳河的交汇处。楚昭王,楚平王之子。昭王十年(公元前506年)吴师伐楚破郢都,照王出亡云梦、郧、随。后请救于秦,秦救楚,吴师退,乃复入郢,死葬于此。封土堆高10,周长250多米。墓旁原有庙,唐代韩愈有诗《题楚昭王庙》,曰:丘坟满目衣冠尽,城阙连云带树荒。犹有国人怀旧德,一间茅屋祭昭王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资料来源《古城荆州》)

九游会体育首页的友情链接
网站地图